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作者:唐• 杜甫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鉴赏

这首诗记录了杜甫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字里行间凝聚着身世飘零之痛与忠君忧国之思。以下从四个维度为您解析:


📜 历史背景与题解

  • 时空坐标:至德二载(757年)安史之乱中,杜甫冒死穿越叛军占领的长安,投奔凤翔行在任左拾遗。两年后(乾元元年),因房琯案牵连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再次途经金光门离京。
  • 双重创伤:同一扇门,一次是"归顺"朝廷的忠勇之路,一次是政治失意的放逐之途,形成强烈情感反差。

🔍 逐联鉴赏

  1.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 历史对照:回忆当年穿越金光门时,长安西郊叛军密布("胡正繁")的险境。"胡"字直指安禄山叛军,烽烟如在目前。
    • 修辞:白描中的惊心动魄,"繁"字凸显叛军嚣张气焰。
  2.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 心理刻画:"残破胆"以身体器官喻精神创伤,呼应《楚辞》招魂意象。乱世余生的惊悸至今未消,暗示精神创伤远超肉体经历。
    • 情感张力:用"应有"的推测语气,更显魂不附体的持续恐惧。
  3. "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 政治隐喻:表面说贬官非皇帝本意("岂至尊"),实则暗讽肃宗听信谗言。杜甫被贬实因上疏营救房琯触怒新君。
    • 反语艺术:看似为君王开脱,愈显宦海沉浮的无奈悲愤。
  4.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 经典定格:白发老臣勒马回望宫阙("千门")的画面,成为士大夫忠君恋阙的永恒意象。
    • 留白深意:自嘲"无才"暗含不平,回望动作凝聚着未言的赤诚与不甘。

📖 沉郁诗风三特质

  1. 时空折叠:一道城门串联两个历史瞬间(757年忠勇赴国难→759年忠臣遭放逐)
  2. 躯体诗学:用"残破胆""招魂""衰老"等身体意象承载精神创伤
  3. 温柔悖论:贬谪时仍维护君王威严("岂至尊"),回望宫门不见怨毒只见依恋

🌿 延伸对比

作品 情境 核心意象 情感特质
本诗 政治放逐 回望宫门 忠厚中的苍凉
李白《行路难》 赐金放还 拔剑四顾 激愤中的豪迈
韩愈《左迁至蓝关》 谏迎佛骨被贬 秦岭云遮 悲壮中的刚烈

💡 鉴赏贴士:杜甫此类诗作最动人处,正在于将个人悲剧置于历史裂变中书写。那道斑驳的金光门,既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见证,也成为中国士大夫"进亦忧,退亦忧"的精神象征。下次您路过西安唐城墙遗址,或可遥想千年前那个驻马回望的瘦削身影。

鉴赏内容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成语推荐
理屈词穷
理屈词穷
lǐ qū cí qióng

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计上心来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食不知味
食不知味
shí bù zhī wèi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
bǎi zhōu zhī jié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