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这是一首非常动人的思妇诗,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
《子夜吴歌·冬歌》 作者: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主题分析: 这首诗的核心主题是思妇怀远,具体描绘了一位妻子在寒冬腊月为远在边疆的丈夫赶制寒衣的场景,深刻地表达了对征人的深切思念、担忧以及战争带来的分离之苦。它属于“思乡怀人”类诗歌,并带有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无奈的隐晦批判。
语言与修辞:
简洁白描,动作传情: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几个朴实、具体的动作完成了叙事和抒情。
细节描写,感染力强: 诗人选取了“絮棉”、“抽针”、“把剪刀”这些缝制冬衣的典型动作细节,结合“冷”的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思妇的辛劳和对丈夫的深情。
以问作结,深化情感: 结尾的问句没有答案,它将思妇的思念、担忧、对路途艰辛的想象以及对团聚遥遥无期的怅惘,一并抛给读者,极具感染力。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意境与美学鉴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寒冷、辛劳、孤寂而又充满深切期盼的意境。
重点提取与理解:
总结: 李白的《子夜吴歌·冬歌》,如同一幅简洁而生动的速写,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寒冬深夜思妇赶制征衣的辛劳场景。它通过“冷”、“一夜”、“那堪”、“几日”等字眼,以及“抽针”、“把剪刀”、“寄远道”等具体动作,将思妇对丈夫那份牵肠挂肚、不辞劳苦的深情,刻画得入木三分。结尾那一声无望的询问“几日到临洮?”,更是道尽了古往今来无数征人思妇的心酸与期盼,余音袅袅,令人动容。这首诗是李白关注民生、书写普通人真挚情感的典范之作。
指自己对某件事的一点看法。
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